最近有个面馆老板估计肠子都悔青了,以为遇到的普通食客,结果来了个“饿狼传说”现实版。三个大人带四个娃,到店里点了一碗饸饹面。因为免费加面,打开了潘多拉魔盒——前两次加面都顺顺当当,第三次老板拒绝,顾客反手就给一个差评。
事情发生在河南郑州一家饸饹面馆。当晚七点多,三个大人带着四个孩子进店,点了一碗面、两个凉菜、一把涮牛肚和十个羊肉串,总共消费六十多块 。按照店里规矩,点一碗面可以免费续到吃饱。第一次加面时,老板看孩子多,没多想就同意了。第二次小女孩又端着空碗来,厨师加完面多嘴问了句“你们几个人?”,小女孩头也不回就走了。等第三次再来加面,厨师当场拒绝,双方爆发了六分钟的激烈争吵。
更戏剧的是,顾客出面馆后去隔壁沙县小吃又点了一笼蒸饺和一碗馄饨。面馆老板发现差评后追过去理论,拍了视频,结果顾客直接报警,称老板侵犯肖像权。这出“面馆追击战”被老板拍成视频发上网,瞬间引发全网热议。
展开剩余72%正方:老板太冤,这家人吃相太难看
“七个人吃一碗面,还加了两次,这分明是把面馆当自助餐厅了!”有网友直接开怼:“吃不起就别带那么多孩子出来,占小便宜还没完没了了!”
“老板已经够厚道了,前两次都给加了,第三次拒绝很正常。免费加面是情分,不是本分。商家又不是慈善机构。”
还有网友发现老板发布的监控没打马赛克,调侃道:“老板这是想当网红啊,直接把顾客‘曝光’了,这下全国人民都认识他们了。”
反方:老板格局太小,规则不明确活该被差评
“既然写了免费加面,就应该说到做到,三次和两次有啥区别?”有网友质疑:“是不是看人家带着孩子就故意刁难?”
“商家规则没写清楚,凭啥不给续?”有律师指出,免费加面如果没有明确次数限制,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。
“老板要是觉得亏,一开始就该说清楚。”
“老板视频中说就一碗面,其实小票显示人家消费了六十多呢,强调‘只点了一碗面’,明显误导网友的舆论取向,不太合适吧?”
中立派:两边都有错,不如互相体谅
“最可怜的是孩子,跟着大人学钻空子,以后长大了怎么办?”有网友犀利点评:“父母在孩子面前这样‘算计’,比少半碗面的损失更大。”
“商家应该在门口贴个‘单人单次’的牌子,顾客也别把‘免费’当‘应该’。”有人建议:“双方都退一步,这事儿就过去了。”
更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神补刀:“建议老板以后按人头收费,不然下次可能来个七胞胎,直接把面馆给吃倒闭。”
类似事件频发,免费加面成“照妖镜”
这事儿并非孤例。上海一家兰州拉面馆也曾因“免费加面”引发争议:顾客吃完要求续面,老板却称“免费加面指的是出餐前说,吃完再加要收费”。顾客气不过投诉到市场监管局,最后商家被迫整改 。还有网友翻出北京某面馆,顾客点一碗面续了五次,老板全程笑脸相迎,结果顾客主动多给了二十块钱——同样是免费加面,不同的处理方式,结局截然不同。
这事儿说白了,就是个“度”的问题。商家讲诚信,顾客也要有底线。免费加面是情分,不是本分。老板前两次加面已经展现了善意,第三次拒绝无可厚非。顾客觉得规则不明确,可以沟通协商,直接给差评确实有点过激。
更重要的是,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。让孩子看着大人为了半碗面争吵、报警,甚至被全网讨论,这种“言传身教”比少吃半碗面更可怕。为人父母,总该给孩子留些体面。
至于商家,吃一堑长一智,以后在规则上写清楚“单人单次”,或者推出家庭套餐,既能避免纠纷,也能吸引更多顾客。当免费成为营销手段,如何平衡善意与利益,或许是每个商家都该好好琢磨的课题。
发布于:河南省